不知不覺,我們迎來了鐵人挑戰賽的最後一天,這一路從自動化到產品化的修煉之旅,也即將畫下句點……
一路走來,我們也默默突破了好多關卡,累積了滿滿的技能與心得。
我們從基礎打底,走過自動化、資料整合、AI 加值與互動服務,我們一步步鍛鍊出完整的實作脈絡。
每一天都充滿挑戰,也收穫滿滿。回顧這段日子:
第一階段:打基礎、學會自動化
一開始,我們專注在掌握自動化與資料整合。
從摸索 n8n 的工作流架構,到突破 API、OAuth 授權與 LINE Bot 串接的難關,
我們學會打造「知識藏書閣」,把主動收集、RSS 與爬蟲蒐集來的分散資訊整合成可搜尋的知識庫。讓資訊穩妥地被收得好好的,隨時取用,為未來更大規模的資料煉金術打下穩固的基礎。
第二階段:AI賦能的魔法調味
接著,我們開始運用 Hugging Face 上的模型進行翻譯、摘要與情緒分析,掌握資料精煉與可視化的技巧。
從 LINE Bot 收信櫃檯,到評論分析與互動式圖表,我們學會讓資訊從文字進化成「會說話的視覺化圖像」,
讓人能一眼看懂密密麻麻數據背後的故事。
第三階段:資料自動化與互動化
這階段,我們練就了模組化思維。透過自動化 Pipeline 打包資料,並串接至 Mario Dashboard 產出動態報表,
讓資料從「被動呈現」變成「可互動、可探索、可決策」。
我們也打造了魔法信鴿送信服務,讓平台從「被動等待」轉為「自動推播與服務」,不再等待被查看,而是主動送達使用者手中。
第四階段:智慧 ChatBot 與產品化
最後,我們的重點轉向從「單向傳遞」到「雙向互動」的智慧 ChatBot。
從 RAG 架構、語意理解、情緒辨識、封裝成 REST API,到部署成能與使用者互動的前端介面。
我們讓 ChatBot 升級為「貼心旅伴式助理」,不僅能自然對話,還能整合景點資訊並提供即時情緒回饋。
這段歷程讓我體會到「從技術實作到產品化」的完整思維,也讓我看到自動化與 AI 如何真實改善使用者體驗的力量。
視覺化互動的中途探索
在最後一天,我們嘗試將 ChatBot 的互動體驗升級,加入視覺化元素,讓使用者不只是收到文字回覆,還能即時看到行程資訊與互動結果的可視化呈現。
雖然功能還在開發中、尚未完全成型,也還是看看我們想像的樣貌吧
使用者互動時,系統會即時更新視覺化結果,讓 ChatBot 的回覆更有生命感。

心路歷程
起初,我只是憑著一股熱血參加鐵人賽。但真正開始後才發現這過程實在不容易... 每天不只要完成挑戰任務,還得把過程化為文字紀錄。幸好~ 撐著撐著也熬到完賽了。
回首過去遇到的技術卡關,到一步步拆解問題、突破流程瓶頸,每一次挑戰都帶來深刻的學習。正重要的是,我們在過程中體驗到當想法實際落地、變成看得見的成果時,帶來的那份成就感與自信。
未來展望
三十天的鐵人挑戰只是開始,未來還有無限的可能與創意等著我們去實踐。
像是我會希望 ChatBot 應用層面可以更多元、更貼近「生活應用」
也希望挑戰更多進階技術,如 LangChain、GCP、或者像 PAPAYA大神 一樣結合動畫與 AI 視覺創作,讓作品更有靈魂。
AI的世界既有趣有好玩,而生活在這世代的我們很幸運
只要善用工具,一個人也能完成過去需要整個團隊才能做到的事。
致一路陪伴的讀者們
謝謝每一位陪我一路經歷這段旅程、見證每一次突破的旅伴
希望這趟修煉旅程,能對你有所幫助。
願我們都能持續創造、探索、讓 AI 成為生活的延伸。